危廢暫存間作為危險廢物管理的關鍵環節,其建設必須嚴格遵循相關標準與規范,以確保危險廢物得到妥善貯存,降低環境風險。?
選址是危廢暫存間建設的首要考量因素。根據《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應選在地質結構穩定、地震烈度不超過7度的區域,設施底部需高于地下水較高水位,避免建在溶洞區或易受洪水、滑坡等自然災害影響的地帶。同時,要遠離易燃、易爆等危險品倉庫及高壓輸電線路防護區域,位于居民中心區常年較大風頻的下風向,并且依據環評結論確定與周圍人群的合理距離。?
建筑結構方面,
危廢暫存間需具備堅固的實體墻以實現防風功能,擁有具備防雨、防曬及一定隔熱避光能力的屋頂。地面與裙腳要用堅固、防滲且與危廢相容的材料建造,比如地面可刷環氧地坪,對于液態危險廢物貯存區域,還需設置圍堰或地溝。若量少,也可用托盤放置危險廢物。?
防滲防漏至關重要。地面應進行硬化處理,并涂覆至少2mm厚的高密度環氧樹脂,確保表面無裂隙。用以存放裝載液體、半固體危廢容器的地方,必須有耐腐蝕的硬化地面。同時,要設計堵截泄漏的裙腳,地面與裙腳所圍建的容積不低于堵截較大容器的較大儲量或總儲量的五分之一。此外,必須設有泄漏液體收集裝置,若貯存易產生粉塵、VOCs、酸霧等有害氣體的危險廢物,還需配備氣體導出口及氣體凈化裝置。?
通風與照明系統很關鍵。需設置良好的通風設施,保證空氣流通,防止有害氣體積聚,部分貯存庫還應設置氣體收集與凈化設施,排氣筒高度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要求。安全照明設施也是很重要的,燈具和線路要滿足防爆要求,還應設置觀察窗口,方便隨時查看內部情況。?
危廢暫存間還應配備通訊設備、安全防護服裝及工具,并結合貯存危廢性質設置洗眼器、滅火沙、滅火器、收集桶等應急防護設施。不同種類危廢要有明顯過道劃分,設置搬運和人員運輸通道,墻上張貼危廢名稱。裝載液體、半固體危廢的容器需留足夠空間,頂部與液體表面保留100毫米以上空隙。液態危廢容器要放在防泄漏托盤或圍堰內,并粘貼危險廢物標簽;固態危廢包裝要完好,懸掛或張貼標簽并按要求填寫。危廢庫內禁止存放除危廢及應急工具以外的其他物品。